商贸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6|回复: 0

汽车类毕业论文文献(推荐10篇)

[复制链接]

3

主题

5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2-9-24 0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是掌桥科研为大家整理的汽车主题相关的10篇毕业论文文献,包括5篇期刊论文和5篇学位论文,为汽车概论选题相关人员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参考。掌桥科研平台提供中外文论文下载/论文查重/文献AI翻译/开具引用收录证明等服务,拥有3亿+篇论文文献,是硕博研究生与科研人员必备平台之一。

1.[期刊论文]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SS型补偿拓扑研究
期刊: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1 年第 001 期
摘要: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传输系统的传输功率大,传输距离适中,因此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技术普遍应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可视为松耦合变压器,系统的原、副边线圈之间存在较大的漏感,需要添加相应的补偿拓扑来提升系统的功率和传输效率.对SS型补偿拓扑进行分析,并通过Matlab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在不同的负载、电感和频率下系统的输出功率、传输效率的改变.结果显示SS型补偿拓扑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传输系统可以承受较大范围的频率波动,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也较高,表明该拓扑结构适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中.
关键词: 磁耦合谐振;SS型补偿拓扑;输出功率;传输效率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jiamusi-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_thesis/0201281719063.html

2.[期刊论文] 预知交通信号的电动汽车分层能量管理策略
期刊: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1 年第 003 期
摘要: 在城市路况下,电池和超级电容复合电源电动汽车会对信号灯判断不准确而频繁起停,造成额外的能量消耗.基于智能交通系统中预知交通信号信息的应用场景,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层能量管理方法.首先,根据交通信号信息,上层车速设计策略优化车速,得到车辆经济参考车速,避免车辆在信号灯区域频繁起停.其次,基于经济参考车速,设计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的下层能量管理策略,合理分配电池及超级电容的功率输出,并有效跟踪经济参考车速,降低电池功率的变化率.最后,对所提出的车速设计和能量管理策略进行仿真分析,并搭建实验平台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分层能量管理策略使等效燃油经济性提高了3.24%,降低了电池能耗,并且减少了车辆急加速或急减速情况,提高了驾驶舒适性.
关键词: 电动汽车;智能交通;分层控制;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能量管理策略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henan-university-science-technology-natural-science_thesis/0201281719235.html

3.[期刊论文] 长城汽车企业海外拓展策略及启示
期刊: 现代商贸工业 | 2021 年第 004 期
摘要: 我国连续十年蝉联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国的背景下,国内市场近两年需求趋近饱和、场内成交额下滑,国内汽车厂商纷纷对海外市场规划布局.2019年我国汽车出口结构中,自车以八成占主导地位,自主品牌车企国际化思路各有千秋,其中长城汽车的聚焦战略和产销布局颇具特色,为自主品牌汽车海外拓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 汽车产业;长城汽车;自主品牌;出口策略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_thesis/0201282081722.html

4.[期刊论文] 共享电动汽车创新扩散机制研究
期刊: 合作经济与科技 | 2021 年第 002 期
摘要: 在拥堵的城市交通中大力发展共享电动汽车是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减少城市交通污染的重要举措.本文将共享电动汽车的推广和普及看作一种创新的扩散过程,结合协同消费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构建一个分析框架,分别从宏观环境、需求侧和供给侧对共享电动汽车扩散过程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发现共享电动汽车服务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共享出行;共享电动汽车;创新扩散理论;协同消费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operative-economy-science_thesis/0201282055314.html

5.[期刊论文] 汽车电器维修常用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农机使用与维修 | 2021 年第 001 期
摘要: 对于汽车进行维护目的是为了使汽车使用更加安全,能够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在对于汽车电器进行维修时较常使用的方式是直接观察、断路检查、蓄电池检查、仪表检查等.合理的检测能够较为有效地分析汽车电器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为此,必须要对汽车电器予以充分的重视,关注在维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延长汽车电器的使用寿命,使人们出行更加舒适.
关键词: 汽车电器;维修;常用方法;注意问题;分析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using-maintenance_thesis/0201282189086.html

6.[学位论文] 汽车天窗加强环回弹分析及冲压模具设计
目录
封面
    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1背景及其意义
        1.2冲压工艺参数优化及回弹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冲压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现状
            1.2.2回弹控制的研究现状
        1.3稳健性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
        1.4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冲压数值模拟基础理论
        2.1 引言
        2.2 板料成形有限元基础理论
            2.2.1本构关系
            2.2.2屈服准则
            2.2.3单元类型
            2.2.4求解算法
        2.3 冲压成形质量缺陷
        2.4 AUTOFORM软件简介
        2.5稳健性设计的概念及原理
            2.5.1稳健性设计的概念
            2.5.2稳健性设计原理
        2.6 6σ稳健设计方法
        2.7近似模型
            2.7.1 Kriging模型原理及方法
            2.7.2精度检验
        2.8本章小结
        3.1 引言
        3.2不同工艺参数对于板料成型的影响
            3.2.1 U型件工艺参数的确定
            3.2.2正交试验设计
            3.2.3灰色关联分析法
            3.2.4 U型件的正交试验与分析
        3.3 拉延工艺设计
            3.3.1产品分析
            3.3.2冲压方向的确定
            3.3.3工艺补充
            3.3.4压料面的设计
        3.4数值模拟分析
            3.4.1冲压工艺参数的设定
            3.4.2初次模拟
            3.4.3拉延筋的布置
            3.4.4开裂缺陷分析
        3.5本章小结
    第4章汽车天窗加强环稳健性优化设计
        4.1 引言
        4.2成形质量的目标函数与约束函数
            4.2.1拉延不充分的约束函数
            4.2.2开裂的约束函数
            4.2.3目标函数
        4.3实验设计
        4.4优化因子
        4.5响应面的建立与精度检验
        4.6确定性优化与稳健性优化
            4.6.1确定性优化
            4.6.2 6σ稳健性优化
        4.7本章小结
    第5章汽车天窗加强环冲压模具设计
        5.1 引言
        5.2拉延模种类
            5.2.1单动拉延模具
            5.2.2双动拉延模具
        5.3 冲压模具基本组成
        5.4拉延模具结构设计
            5.4.1凸模结构设计
            5.4.2压边圈结构设计
            5.4.3凹模结构设计
            5.4.4拉延模具的受力分析
        5.5 修边冲子L模及翻边整形模的模具设计
        5.6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声明
    致谢
著录项
   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0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6213341.html

7.[学位论文] 面向高品质的汽车减振器气穴现象及阻尼特性分析研究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汽车减振器高品质关键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汽车减振器异响噪声的研究
            1.2.2 汽车减振器过热现象的研究
            1.2.3 汽车减振器阻尼特性的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汽车减振器结构原理及数值方法分析研究
        2.1 汽车双筒式液压减振器结构分析
        2.2 汽车双筒式液压减振器工作原理分析
        2.3 CFD数值求解方法
            2.3.1 CFD 数值求解方法的分析与发展
            2.3.2 CFD 常用的数值方法分析
            2.3.3 CFD 常用的湍流模型分析
            2.3.4 CFD 求解过程分析
        2.4 流-固耦合问题求解的理论分析
            2.4.1 流体控制方程
            2.4.2 固体控制方程
            2.4.3 流-固耦合求解方程
            2.4.4 流-固耦合的分类
            2.4.5 流-固耦合的求解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汽车减振器复原阀参数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
        3.1 复原阀常通节流孔面积设计数学模型
        3.2 复原阀片厚度设计数学模型
        3.3 复原阀片预变形量设计数学模型
        3.4 复原阀最大限位间隙设计数学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 CFD的汽车减振器气穴现象分析研究
        4.1 汽车减振器的气穴现象
            4.1.1 气穴现象产生机理
            4.1.2 建立气穴产生机理参数模型
        4.2 汽车减振器复原阀建模分析
            4.2.1 汽车减振器复原阀几何模型的建立
            4.2.2 汽车减振器复原阀流体模型的建立
            4.2.3 汽车减振器复原阀网格模型的建立
            4.2.4 CFD 仿真材料和边界条件设置
            4.2.5 CFD 求解设置
        4.3 CFD 仿真结果分析
            4.3.1 汽车减振器复原阀气穴现象位置分布分析
            4.3.2 抑制气穴现象的措施
        4.4 试验验证
            4.4.1 试验设备
            4.4.2 试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汽车减振器生热机理分析研究
        5.1 汽车减振器生热模型的建立
        5.2 材料和边界条件设置
        5.3 仿真求解设置
        5.4 仿真与试验结果分析
            5.4.1 减振器复原阀内部温度场分析
            5.4.2 油液参数对热平衡温度的影响分析
            5.4.3 试验验证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汽车减振器阻尼特性分析研究
        6.1 复原阀叠加阀片固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6.2 流-固耦合求解过程分析
            6.2.1 复原阀叠加阀片流-固耦合面的设置
            6.2.2 流-固耦合仿真材料和边界条件设置
            6.2.3 流-固耦合求解设置
        6.3 流-固耦合仿真结果分析与试验验证
            6.3.1 汽车减振器复原阀内部阻尼特性分析
            6.3.2 流-固耦合面阻尼特性仿真分析
            6.3.3 复原阀叠加阀片动态特性仿真分析
            6.3.4 影响汽车减振器复原阀内部阻尼特性的最大因素分析
            6.3.5 试验验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工作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著录项
   学科:机械工程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0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6215022.html

8.[学位论文] 基于功能安全的乘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实际意义
        1.2 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安全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电池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2.2 汽车电子功能安全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完成内容
    第二章 ISO 26262功能安全标准
        2.1 ISO 26262功能安全分析
            2.1.1 ISO 26262的内容分析
            2.1.2 系统安全定义分析
            2.1.3 功能安全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
            2.1.4 功能安全系统设计
            2.1.5 功能安全软硬件设计
            2.1.6 系统安全等级验证评估要求
        2.2 ISO 26262系统安全开发流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功能安全的 BMS概念设计
        3.1 电池管理系统相关项定义
        3.2 BMS危险分析与风险评估
            3.2.1 上下电功能危险与风险评估
            3.2.2 绝缘检测功能危险与风险评估
        3.3 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和安全目标的确定
            3.3.1 上下电功能安全目标确定
            3.3.2 绝缘检测功能安全目标确定
        3.4 功能安全概念
        3.5 应用层架构设计
            3.5.1 技术安全需求规范
            3.5.2 应用层架构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电池管理系统的上下电功能设计
            4.1.1 上下电功能策略设计
            4.1.2 上下电功能软件设计
            4.1.3 上下电功能描述
            4.1.3.3高压下电
            4.1.3.4低压下电
        4.2 电池管理系统的绝缘检测功能设计
            4.2.1 绝缘检测功能策略设计
            4.2.2 绝缘检测功能软件设计
            4.2.3 绝缘检测功能描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池管理系统功能测试验证
        5.1 电池管理系统的单元测试
            5.1.1 上下电模块功能单元测试
            5.1.2 绝缘检测模块功能单元测试
        5.2 电池管理系统的集成测试
            5.2.1 上下电功能测试
            5.2.2 绝缘检测功能测试
        5.3 电池管理系统的实车测试
            5.3.1 实车上下电测试
            5.3.2 实车绝缘检测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著录项
   学科:机械工程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0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6215482.html

9.[学位论文] 广州灿谷汽车金融公司商业模式研究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商业模式概念的研究
            1.2.2“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
            1.2.3汽车金融公司的研究
            1.2.4 简要评述
        1.3 研究的内容
        1.4 论文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基本概念
            2.1.1汽车金融的概念
            2.1.2商业模式的概念
            2.1.3 商业模式结构的概念
        2.2理论基础
            2.2.1商业模式画布模型
            2.2.2商业模式创新理论
    第三章 广州灿谷及其商业模式现状与分析
        3.1广州灿谷及其现有商业模式概况
            3.1.1 广州灿谷的基本情况
            3.1.2 基于画布模型的现有商业模式分析
        3.2 广州灿谷现有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3.2.1 客户群体定位不明确
            3.2.2 第三方支付资金安全无保障
            3.2.3 客户忠诚度和黏度均较低
            3.2.4 合作商成本结构复杂
        3.3 现有商业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价值主张无法洞悉客户需求
            3.3.2 过度追求规模而忽视具体流程
            3.3.3 客户关系管理投入不足
            3.4.4 合作商家缺乏长期合作意愿
    第四章“互联网拼团购车”商业模式在广州灿谷的探索
        4.1实施“互联网拼团购车”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4.1.1 适应客户群体心理特征变化的需求
            4.1.2 增强顾客价值的可实现感
        4.2“互联网拼团购车”商业模式的目标客户及产品策略
            4.2.1 明确“互联网拼团购车”目标客户
            4.2.2“互联网拼团购车”产品策略
        4.3“互联网拼团购车”商业模式的业务流程及盈利模式
            4.3.1“互联网拼团购车”商业模式的业务流程
            4.3.2“互联网拼团购车”商业模式的盈利模式
        4.4“互联网拼团购车”商业模式的创新途径
            4.4.1 价值主张满足用户更高体验感
            4.4.2优化业务流程
            4.4.3 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黏度
            4.4.4 激励合作商家积极参与
    第五章 广州灿谷商业模式创新的保障措施
        5.1强化合作伙伴关系
        5.2 提升人力资源水平
            5.2.1人才的培养
            5.2.2 薪酬与员工激励
        5.3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5.4 完善汽车金融服务平台
            5.4.1优化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5.4.2客户购买方式简捷化
    第六章 结束语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著录项
   学科:工商管理硕士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0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6215581.html

10.[学位论文] 基于驾驶风险辨识的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研究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汽车主动避撞系统
            1.2.2 行车危险事件感知与风险评估
            1.2.3 路径决策与执行控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结构设计
        2.1 汽车主动避撞系统
            2.1.1 汽车行驶状态
            2.1.2 汽车纵向主动避撞
            2.1.3 汽车横向主动避撞
        2.2 研究方案与结构设计
            2.2.1 总体研究方案
            2.2.2 体系结构设计
        2.3 关键算法确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车辆驾驶风险辨识
        3.1 车辆驾驶风险辨识研究的相关方法
            3.1.1 数据规格化方法
            3.1.2 聚类算法基本原理
            3.1.3 K 均值聚类算法
            3.1.4 LEC 评价法
        3.2 车辆驾驶风险辨识研究
            3.2.1 车辆运动状态特征参数选择
            3.2.2 基于改进K均值聚类的驾驶风险辨识模型
        3.3 实例分析
            3.3.1 实例工况数据
            3.3.2 聚类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汽车主动避撞系统决策控制
        4.1 汽车避障模式决策
        4.2 基于改进势场法的避撞路径规划
            4.2.1 人工势场法基本原理
            4.2.2 改进人工势场模型
            4.2.3 避撞路径求解
        4.3 基于驾驶员预瞄跟随模型的路径跟踪控制
        4.4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路径跟踪
            4.4.1 车辆运动学模型
            4.4.2 目标函数设计
            4.4.3 约束条件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路径规划与跟踪控制仿真验证
        5.1 避撞路径规划仿真验证
            5.1.1 静态环境中的路径规划仿真验证
            5.1.2 动态环境中的路径规划仿真验证
        5.2 避撞路径跟踪控制仿真平台搭建
            5.2.1 Carsim 车辆动力学模型
            5.2.2 Carsim/Simulink 联合仿真
        5.3 路径跟踪模型仿真验证
            5.3.1 基于驾驶员模型的双移线路径跟踪仿真结果分析
            5.3.2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双移线路径跟踪仿真结果分析
        5.4 避撞路径跟踪仿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主要工作回顾
        6.2 本课题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著录项
   学科:电气工程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0
   中图分类:汽车工程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621554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商贸通

GMT+8, 2025-4-20 11:07 , Processed in 0.20122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