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3|回复: 0

浅观智能家居进化史,当前面临哪些挑战?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2-13 20: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是智能家居?
有人说,家里放个智能音箱,能让智能音箱放音乐就叫智能家居;有人说能用手机控制家里的家电就叫智能家居;有人说灯光、温度都能自动变成最舒服的状态才是智能家居……
没错,这些都是,如果非要给智能家居下一个定义,那么可以这么说:智能家居(Smart Home)是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将家居设备相关信息集成于一个以住宅为基础的平台,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常事务的管理系统。
简单来讲就是,你的房子,长了脑子。
而智能家居并不是21世纪才有的概念,早在1967年,福特汽车公司就拍摄了《1999 AD》。这部影片描述了人们对未来家居的憧憬——网上购物、电子邮件、类液晶电视、智能烤箱等等概念,几乎已经成功预测了目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环境


那么智能家居的发展都经历了哪些里程碑呢?我们简单梳理一下:

19世纪30年代,机器人Alpha和Elektro面世,人工智能走入大众视野

“未来之家”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32年的芝加哥世博会上,彼时展出一个机器人管家——Alpha机器人可以回答语音问题。而1939年纽约世博会的Elektro机器人,除了识别语音命令外,最大的亮点就是播放唱片,它还有抽烟的功能。


19世纪50年代,按钮庄园和未来之家上线,智能家居概念逐步形成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家居的概念是在1950年,机械天才Emil Mathias在《大众机械》杂志上发布的家居改造方案,他通过各种机械化工具和按钮来实现了很多自动化家居设计,比如自动窗帘、自动化妆、自动咖啡机等。


1957年迪士尼与孟山都公司合作,创造了梦幻的“孟山都的未来之家”(The Monsanto House of the Future),屋内设有超声波洗碗机、免提电话、智能接收器、自动化水龙头(可根据身高自动调整高度),颇具智能家居雏形。


19世纪80年代,第一幢智能建筑和“未来屋”逐步完善智能家居设施

1984 年,美国诞生了世界公认的第一幢智能建筑——都市办公大楼,这标志着智能建筑及智慧家庭发展的起步。


诞生于1985年的Kissimmee世外桃源,看上去非常像科幻电影中外星人居住的房子,被世人称为“未来屋”。它有一个中央计算机Commodore计算机控制,可以控制环境照明、房屋安全等等。


19世纪90年代,微软智能家庭和比尔·盖茨智能化豪宅让人们看到了智能家居的未来

1994 年,比尔·盖茨的智能化豪宅完工,首次引入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其中包括智能照明设备和智能温控系统;1999年,微软发布了智能家庭的宣传片,基本上成功预测了目前物联网智能家庭的形态。跟现在的智能家居不同的是,宣传片中是以PC为主角,主角通过PC进行扫描条形码购物、远程开门等等。
一切都在向着我们熟悉的方向发展着。那智能家居是如何在国内发展的呢?
总的来说,智能家居在国内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分别是萌芽期、开创期、徘徊期、融合演变期、爆发期。
1.萌芽期(1994年-1999年)

这个阶段,整个行业还处在一个概念熟悉、产品认知的阶段,没有专业的智能家居生产厂商,只在深圳有一两家智能家居代理销售的公司从事进口零售业务,产品多销售给居住国内的欧美用户 。
2.开创期(2000年-2005年)

这一期间,国内商家嗅到了智能家居的商机,先后成立了五十多家智能家居研发生产企业,智能家居的市场营销、技术培训体系逐渐完善起来。
3.徘徊期(2006-2010年)

2005年以后,由于上一阶段智能家居企业的野蛮成长和恶性竞争,在2005年-2007年,大约有20多家智能家居生产企业退出了这一市场,而国外的智能家居品牌却暗中布局中国市场,如罗格朗、霍尼韦尔、施耐德、Control4等,国内部分存活下来的企业也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例如天津瑞朗,青岛爱尔豪斯,海尔,科道等。
4.融合演变期(2011-2014)

进入2011年以来,房地产受到调控。智能家居开始了放量增长,智能家居一方面进入一个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协议与技术标准开始主动互通和融合,行业并购现象开始出来甚至成为主流。
5. 爆发期(2014至今)

在历经萌芽期、开创期、徘徊期、融合演变期后,智慧家庭迎来爆发期,其市场规模和销售额均呈现指数型增长,用户对智慧家庭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也在稳步提升。


有了需求与认可度的提升,智能家居的前景就一帆风顺了吗?并不是,随着用户素质的提升,整个行业又面临着新的挑战。之前的人们是期望智能家居能够解决生活中的痛点需求,未来人们则希望智能家居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体验。
怎样的体验才是最美妙的呢?

网友总结得很到位:无感的、智能的、稳定的智能家居,才是理想的智能家居。
这三个词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
无感:不打扰用户的智慧,才是最好的智慧

智能家居的基本任务,就是能帮助用户完成一些家务工作,例如扫地、刷碗、开关光源,就像拥有一名管家一样。但用户往往并不希望这名“管家”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干扰,例如用户在客厅进行健身锻炼时并不希望扫地机器人出现来打扫卫生。
但与此同时,这名“管家”要及时地无指令地去完成一些任务,比如提前预约热水,早上自动拉开窗帘,起夜时主动亮起感应灯。这需要预设大量的自动化动作以及传感器来收集运动信息,及时反馈给处理中枢,迅速决策下达指令,让智能家电快速完成动作。然而这些预设如传感器要尽量地降低在视觉上的存在感,才能让“无感”的体验更舒适。


直到,「家中与你的行动路径向契合的灯光」成为你的习惯;「回到家窗帘主动拉上、灯光主动调成温馨放松的模式」成为你的仪式感,而「跟自己的“智能管家”对话,诉说每天的故事」成为一种日常,那么智能家居就基本成功了。


智能:不做7秒钟记忆的鱼,真正的大数据应用,比你自己更懂自己

当下人们对于智能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的语音交互、二是“主动”的学习、升级、进化。
当前人们嘲笑人工智能为“人工智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来自于语音交互的不智能。你必须刻意去说到某个关键词,AI才能猜到你要什么。比如觉得冷,你必须唤醒它并告诉它把空调温度调高,它才能准确执行命令。而不是像男朋友那样,你简单说“我好冷”就会把你揽入怀中,给你温暖。


而AI显得很智障的情况,当你想要跟AI连续对话的时候,它永远只能回答你当下的问题,就像只有7秒钟记忆的鱼,并不能跟你好好唠家常。每一次跟它交涉,都需要把句子尽量说的完整。你想要对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它却不讲道理不近人情。
所以,智能家居能做到“懂”你,才是真正的智能。首先要有大量的云端数据可供它学习理解,比如各个时间段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如何,用户应处于什么样的环境才更舒适。其次要学会“记住”自家主子独特的习惯,比如女主人喜欢暖色调的灯光,男主人喜欢一回家就开电视,小主人喜欢的音乐是《海尔兄弟》……把每一个用户“研究透”,才是人工智能体现智能的最佳办法。
稳定:不卡壳不掉线才能always online

智能家居使用体验中最令人不悦的便是出现智能设备掉线的情况。刚想打开空调凉快凉快,呼叫管家却发现提示“设备掉线”,无赖又要重启重连,不胜其烦。刚想打开摄像头看看家里的情况,结果发现“设备离线”,让人上班都无法专注。


只有稳定高速的全屋无死角覆盖网络,才能解决这种问题。所以大厂都在搭建自家的全屋网络方案,为自己的生态智能设备提供专属通道,一边免密畅联,一边稳定无死角,让所有设备随叫随到,剩下的,就交给能接入网络的智能家电,让它们应用自己所长,服务用户。全屋网络的选择,有时就决定了全屋智能的体验效果。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如今智慧家庭更加强调以用户为中心,而承载这一切的智慧家庭系统,则需要理解这一点,不是去制造伪智慧满足臆想的“伪需求”,而是实实在在地去了解用户,呈现精准的个性化内容与服务,才能打动用户,这才是行业的突破口。
智家大脑:让居住空间不断进化,实现家庭智慧场景体验的迭升。

在众多的智慧家庭解决方案中,三翼鸟全屋智慧1+3+5+N全场景解决方案,算是脱颖而出。基于智家大脑的类脑学习模式,不断学习进化,在全屋用水、全屋智能、全屋空气三大专业系统的支撑下,打造出智慧卧室、智慧客厅、智慧厨房、智慧阳台、智慧浴室五大基础智慧空间,并能根据用户需求延展出N种场景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去解决了用户需求。


与此同时,在刚过去的2周年发布会上,全屋网络与全屋分布式语音交互的方案,将稳定、自然沟通诠释得更为透彻,而无界·启元套系的上市,更是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完整的家装、家电、家居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让全屋智能的体验不仅仅停留在使用端,更是从设计、施工、验收等全流程都智慧可视,也让智家大脑的实力极致发挥,使用体验更丝滑。
或许这样思考全程、走完智能最后一公里的方式,才是未来智能家居企业的发展模式。
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
1、启鹏智能《智能家居的发展历程与前景》
2、ORLEXI欧利时智能家居《1932年的科技起源——智能家居发展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商贸通

GMT+8, 2025-4-20 11:48 , Processed in 0.59372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