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1|回复: 2

国际门窗五金的历史告诉了我们什么——格屋公司与盖泽公司 ...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12-20 14: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 言

我国真正接触到国外的门窗及门窗五金应该始于上世纪初的上海。在那些黄浦江畔的欧式建筑中,英式的钢窗,明装的 天地插销,铜制的外开窗限位器随处可见。这些英式门窗系统由于年底久远,为我们修复这些建筑提出了许多难题。因为,对有文物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来说,以旧复旧是个基本的原则。但是这些在当年非常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并没有随着这些建筑影响,在我国形成一个建筑五金的行业。直到上世纪 90 年代,在德国五金的影响下,我国的建筑五金行业才逐步发展起来。
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虽然我国的五金行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也有一些公司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可以说还远没有形成五金行业的文化和历史积淀。长期以来,我国的门窗五金行业的发展基本上是接受两个方面的驱动,第一是抄袭或者借鉴国外的产品的设计,第二就是成本的竞争。所以,回顾世界五金行业发展的历史,也许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行业发展的内在原因,进而能够把握行业发展未来的方向。
本文是国际门窗五金历史研究的课题系列之一,文章的编号没有历史顺序的含义。
故事与传说



1998 年的一天,从北京德国使馆工地来的一个电话,打到了当时的盖泽北京办事处,声称使馆的一个地弹簧不能关门,要求提供服务。办事处立即派人到现场检查,原来使馆入口处的一个铁栅栏侧门下面的地弹簧不能正常工作。地弹簧的水泥盒中充满了水泥,这并不是符合安装要求的做法。当做了适当清理后,发现地弹簧的 logo 不是盖泽(GEZE),而是格屋(GU)。维修人员立即声明这不是本公司产品。现场的德国人不解地问,盖泽格屋不是一个公司吗?本着好奇心,盖泽的维修人员辨认了一下上面的标识,用螺丝刀试着调节了阀门,门慢慢地关上了。实际情况 是格屋的地弹簧初始状态是将油阀关闭,地弹簧处于手动状态,安装完毕后,再进行调试。在所有的德国地弹簧中,只有格屋的地弹簧采用这种设置。后来,北京的德国使馆院子里所有的地弹簧都换成了盖泽的地弹簧。


德国人真的不了解盖泽和格屋的区别吗?还是这两个公司相似的地方太多了?初看上去,两个公司似乎没有什么关系, 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两个公司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两个公司都有天窗开启器,产品非常相似,但德国却没有其他公司有类似的产品。盖泽的主流产品是闭门器和地 弹簧,而格屋也有。格屋有内开内倒窗五金,盖泽也保留了一个重型内开内倒窗配件的系列。
通常德国的窗五金公司也会有门五金,但基本都是型材门的五金。型材门指的是以型材(铝合金或塑钢型材)为框架,中间是玻璃或者各种板材做成的门。非型材门主要是指木质门和钢质门。非型材门的五金与型材门五金完全不同,其核心是门锁加锁芯,以及相应的合页。外置的门控系统与型材门的距离就更远。在德国,像盖泽和格屋这种可以横跨型材门窗与非型材门窗两个领域的公司非常少见。
市场上有传言,两个公司原来是一家,后来分家才成为了两家公司。甚至有传言说现在两个公司的老板其实是亲戚。当 然,这些传说没有任何官方信息可以佐证。
历史与事实

Viktor Gretsch 先生与盖泽和格屋
在德国,公司名字通常是人名,人名加地名,以及人名和地名的缩写。所以,两个公司有相同的名字非常少见。格屋自 1914 年起到现在,名为 Gretsch-Unitas GMBH。盖泽现在的全称 GEZE GmbH 是 1980 年正式启用,原来的名字自 1914 年起就一直是 Vereinigte Baubeschlagfabriken Gretsch & Co. GmbH。两个公司的名称中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就是 Gretsch。这个信息在格屋公司为庆祝 100 年而出的宣传册 Gretsch-Unitas im Wandel der Zeit (格屋的历史),盖泽在庆祝 150 年而制作的专属网页 http://www.150-jahre-geze.de/上明确写明。


在上述两个公司的信息资源上,写上了同一个人的名字,附上了同一张照片,这个人就是 Viktor Gretsch。格屋在文件 上称其为 Techniker(技术人员),GEZE 则称其为 Schlossermeister(锁匠大师)。 Gretsch 先生 1901 年加入了 Oskar und Hugo Hinderer 兄弟的 Friedrich Carl Bauer 公司,成立了 Gretsch & Co. GmbH 公司,并在 1914 年更名为 Vereinigte Baubeschlagfabriken Gretsch & Co. GmbH,也就是后来的盖泽公司。Gretsch 先生 在其后某个时间离开了公司,但盖泽公司依然不愿意放弃 Gretsch 作为公司的名字。文 字介绍来看,Hinderer 兄弟在 1898 年接管其叔父的公司以后,兴趣似乎并不在五金 上,而是推出了滑雪板,这个可以抵消五金的销售淡季的产品。
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在可以查到的盖泽最早申请的关于滑雪板的专利是在 1930年(AT_125269_B)。从那个时期开始,在可以查到的 1500 多条专利信息中,几乎三分之 一都是滑雪板。那么可以推测,两兄弟正是要发挥 Gretsch 先生在五金行业的专业性, 来扩大公司的产品线,同时扩大公司在五金行业的影响力。Gretsch 先生在当时也许确实是一位名声显赫的五金方面的专家。
在格屋的资料中,Gretsch 先生在 1907 年成立了两家公司,Hermann Gretsch GmbH, Feuerbach 和 Unitas Metallwarenfabrik GmbH, Feuerbach。Feuerbach 的中文翻译是费尔巴哈,是斯图加特附近的一个小镇。在那个时候, Gretsch 先生应该是刚刚离开了盖泽。盖泽公司当时的地址也是在 Feuerbach。Gretsch 先生 10 个人的小公司做一些窗户 的限位器,小配件,以及用绳索操作的高窗开启器。格屋还特别声明,这个开启器是 Gretsch 先生自己的发明。经查证, Gretsch 先生最早的绳索操作开窗器的专利是在 1900 年,专利号是 CH 22333。他 1919 年的专利带有后来常见的摇臂结构。


1910 年,销售天才 Johann Maus 加入了 Gretsch 先生的团队,给这个小团队注入了新的活力。1914 年,公司更名 为 Gretsch-Unitas GMBH,一直沿用至今。Johann Maus 的贡献在于大幅度拓展了市场,尤其是国外的市场,对于德国 这个规模有限的市场来说,尤其是在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国外市场对于一个德国公司的生存至关重要。
1933 年,Gretsch 先生去世,Johann Maus 成为了公司的唯一所有者。现在格屋公司的唯一股东 Julius von Resch 是 Johann Maus 的孙子。所以,说格屋与盖泽两个公司的所有者之间有亲戚关系,完全没有依据。
总之,两家公司都与 Gretsch 先生有关系,但最后的公司股权所有者又都与其无关。两家公司由于 Gretsch 这个名字带来的奇妙关系,决定了后来各自的发展方向。
两家公司生存之路

可以想象,Gretsch 离开盖泽,让盖泽的开窗器销售受到了影响,因为 Gretsch 的公司名称虽然保住了,但专利是个人 名义注册的。也许就是这个原因,盖泽的专利申请都是以公司名义,直到后来标明申请人成为惯例后,才将公司的所有者当 做专利发明人标注在了专利证书上。
面对开窗器巨大市场的吸引力,盖泽公司应该怎么办呢?1924 年,公司迎来了一个机会,这就是 Reinhold Vöster 的 加入。Reinhold Vöster 的祖父 Georg Friedrich Vöster 早在 1863 年就与别人合作成立了 Vöster & Co 公司,因此,盖 泽公司以 1863 年为自己公司起始年份。也许是继承了身为车床大师的祖父的基因,Reinhold Vöster 成为了一个机械工程师。Reinhold Vöster 自己在 1911 年成立了 Vöster & Müller 公司,地点就在格屋的同一个小镇 Feuerbach。
1. 核心技术决定产品开发方向

为了弥补公司技术方面的短板,Reinhold Vöster 加入盖泽后,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窗配件,滑雪板,闭 门器,在这三大产品方向,注册了大量的专利。这三个产品也是二次大战以后到 80 年代近 40 年支撑盖泽成就的核心产品。
但是,这三种产品看上去相似度很低,市场范围很少重叠,以现在的经营理念来看,似乎不太合理。可是,第一,这三种产品的核心加工技术都是弹簧和机加工件,这正是盖泽当时的核心技术。第二,滑雪板与门窗配件的销售都带有很强的季节性,可以均衡产能的发挥。这一点也是格屋在 1933 年开始投产滑雪板的原因。第三,也许是德国面积小,对于一款产品的市场推广的投入非常有限。第四,由于三种产品,特别是滑雪板与门窗五金属于不同的消费领域,因此具有很强的均衡行业风险的作用。
以同一种加工技术做不同种类的产品,基础投资并不大,技术水平可以很高,但成本处于可控的范围。核心技术决定产品发展方向这一现象,在那一时期的德国,还有其他明显的案例。丝吉利娅和奥比两家公司由于在冲压工艺和设备,以及表面处理工艺上的优势,在 1960-80 年代,占据了传动器型内开内倒配件的大部分市场。
2. 利用高关注度产品提高品牌在终端市场的影响力的作用

毫无疑问,Johann Maus 拓展国外市场的努力为格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发海外市场,可以平衡局部市场波动的影响,后来成为格屋公司经营的传统,据说现在其营业额的80%都是来自德国以外的地区。但是,市场营销也不是万能的, 格屋实际上经历过一次市场营销的失败,那就是其滑雪板业务。按照盖泽的文字记录,盖泽的滑雪板业务始于 1898 年 Hinderer 兄弟的时代,目前可查到该公司最早的滑雪板专利是1930 年申请的AT 125269。而格屋的滑雪板业务始于1932 年,目前可查到该公司最早的相关专利是 1949 年申请的 DE1606743U。格屋显然有抄袭盖泽业务的嫌疑。
根据格屋百年纪念文章的信息,格屋对其滑雪板进行了大量的广告投入。在杂志和广播上刊登的广告,霓虹灯广告、海报,热气球广告等等。还利用 1933 年的南极探险活动参与者使用其滑雪板的感受进行宣传。
对滑雪板的广告投入,对扩大格屋品牌在终端市场的影响力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这种广告效应对盖泽同样有效,盖泽 GEZE 的标识实际上很早就在其滑雪板上出现,直到 1980 年才正式将这个有终端影响力的名字替代了带有 Gretsch 名字的 公司名称。盖泽除了一系列广告以外,1936 年德国滑 雪运动员穿着 GEZE 标记的滑雪板在奥运会上获得冠 军,在终端市场获得了不小的品牌影响力。
长时期以来,盖泽都将 GC 印刷在其产品的包装箱上,但最终还是使用了 GEZE。格屋的滑雪板以Unitas 作为品牌,但公司商标最后采用了 GU。从这个意义上,格屋在利用滑雪板所形成的市场影响力方面不如盖泽做的好。据说现在德国的老人们,提到GEZE,还是能想起是个滑雪板的品牌。


最后,有一个有趣的事实是,格屋 1953 年放弃了滑雪板业务,盖泽 1983 年做了同样的决策。理由都是一个,要集中建筑五金的业务。除了要集中建筑五金业务,还会有其他原因吗?据说盖泽放弃滑雪板业务与在美国的一场天价的赔偿案有关。而当年如果不拓展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外市场,就必然会被淘汰。但进入国外市场的风险可能代价非常大。看到当年盖泽做过了一则广告,“better than an insurance policy”(比保险单更好),以此来暗示和宣传其滑雪板的安全性。估计是这则广告惹的祸。广告要谨慎不是开玩笑的,历史上有过类似的教训。
3. 类似的产品不同的应用

盖泽很早就注册了推拉门的专利,属于上挂式推拉门,现在重型静音 PERKEO 导轨依然保留下来可以供货。格屋的提升推拉门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高品质高性能推拉门的标志,型材槽口成了通用的标准。格屋从 1930 年代起就注册了大量的中旋窗配件专利,尽管意大利等地还有各种价格水平的中旋窗合页,但能够与型材做到齐平,而且可以做到垂直方向的重型中旋窗的也只有格屋。不过,中旋窗由于种种原因,在德国逐渐被平开窗(主要是内开内倒窗)所替代。仅靠高窗开启器和提升推拉门,格屋能维持曾经的辉煌吗?


盖泽在窗技术领域的贡献几乎被人遗忘,在其 150 年回顾的文章中我们知道了他在 1950 年代曾经有过一种提升内开内倒(Hebbare Kipp-Schwenk-Fluegel)窗 GEZE HUBA。HUBA 太畅销了,以至于曾经有订单按吨而不是按套来计算订量。
盖泽 HUBA 窗的特点是底部型材与其它三个框不同,坡度朝外,既可以提高防水性能,又承担了内倒状态下的底部支撑功能。配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那个带弹簧定位的操作手柄,操作手感应该相当不错。这个手柄现在还可以在 eBay 网上找到。在油管平台还可以找到修理这个手柄的视频。



1951 年申请的专利 DE 974756

盖泽为 HUBA 窗注册了 5 个专利,其中一个是在奥地利注册的保护性专利。最早的 1951 年的专利表明这个配件系统已经是完整的,达到了实际应用的程度。后面的专利对摇臂,单独执手操作的锁系统,以及这种手柄本身做了升级设计。
可以想象,这种独具特色的配件只能适用于型材设计制作非常随意的木窗。随着传动器式内开内倒配件的成熟,以及铝合金 C 槽配件的开发,这种配件逐渐被淘汰,被遗忘。问题是,当一种产品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由热销到被迭代,究竟给盖泽的经营带来了多大的影响?盖泽是又是如何应对这种剧烈的市场变化的呢?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两个公司产品的相似程度越来越小,市场重叠程度越来越低。
4. 格屋的扩张之路
滑雪板的业务在 1953 年就被格屋放弃了,仅靠高窗开启器,提升推拉门和中旋窗,显然不足以支撑公司的发展需要。 于是格屋开启了收购的模式,其中收益较大的是对法国 Ferco 公司和德国 BKS 公司的收购。Ferco 是当年法国非常著名的 推拉门和外开窗配件制造商,格屋将其收购之后,作为生产基地,专门生产内开内倒窗配件。收购 Ferco 完成了格屋在内开内倒窗五金方面的布局,从产品系列角度是成功的,但是浪费了 Ferco 在门窗行业,特别是法国市场的门窗行业的品牌价值,不能不说有些奢侈和遗憾。
属于相比之下,对BKS 的收购最为成功。BKS 位于德国锁城 Velbert,专业生产门五金,包括闭门器,地弹簧,锁和 锁芯。成立于1903 年的 BKS,自 1927 年开始一直都是美国 Yale 的属下企业,是 Yale 为进入德国及欧洲市场做的战略布局。收购 BKS 使格屋完成了门五金方面的产品线,具有战略意义。另外,恢复 BKS 德国制造的纯正血统和地位,也为格屋在德国门五金行业确立了很高的地位。2019 年,德国锁具及配件协会(FVSB)为庆祝 Julius von Resch 成为该协会理事会成员 30 年发表的庆祝文章,登出了一张德国五金界大佬们的合影。从合影人的身份和 Julius von Resch 所占的 C 位可以看出格屋在德国古老的锁具行业占有多么显赫的地位,而这一定与收购 BKS 有直接的关系。


5. 盖泽的专业化之路

与格屋的大手笔收购相比,盖泽似乎是走了另外一条路,就是不断地收缩,最终专注于门五金行业。盖泽的主营业务是闭门器和地弹簧。依靠军工级超高精度的加工中心保证了产品的质量,而随着设备折旧使其高精度高质量的产品在成本上具备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但是,盖泽在某些方面还以某种方式保持着从Reinhold Vöster 继承而来的对窗及其型材结构的敏感。除了古老的高窗开启器之外,保持了 F1200 重型内开内倒配件。其中将 C 槽铝型材嵌入木型材,使连杆式内开内倒可以应用与木窗,到目前还是行业内极少见的方案。
90 年代就推出的隐框门 IGG 系统,开创非传统结构胶工艺的全隐框门窗的先河。作为一个以门五金为主的配件公司,做玻璃门,就是到了现在也不多见。


与幕墙结构完美结合的窄边自动门 SL 已经在德国市场上超过了一些老牌自动门厂商。这个产品在德国太受设计师喜欢了。正面高度 7 厘米是这个产品的显著市场卖点,而真正的智慧是将自动门体与幕墙结构相结合的设计。德式幕墙的宽度一般为 50 或 60 厘米,SL 自动门为两种规格的幕墙设计了简单适用的安装方法。配件公司对幕墙结构理解到一定的高度,非常难得。
结 论

任何经历了跨历史年代发展的公司,都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到了今天,Viktor Gretsch 先生曾经给两家公司带来的影响,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已经不复存在。可以说,如果当年两家公司由于 Gretsch 冠名的问题相互争斗,那就绝不会有两家公司的今天。对积怨保持宽容,专注于自身的发展,会给双方都带来机会,这一点值得后世许多企业学习。
参考资料

Gretsch Unitas_Eine Erfolgsgeschichte:这是格屋公司为庆祝 100 年历史所发布的文章,其中包含公司发展过程中的大事记。
https://www.fvsb.de/Presse/Pressemitteilungen/Julius-von-Resch-feiert-30-jaehriges-Jubilaeum-im-FVSB-Vorstand/:这是德国锁具协会网站在 2019 年发布的文章,专门表彰格屋公司所有者 Julius von Resch 对协会的贡献。
http://www.150-jahre-geze.de/:这是盖泽公司为纪念 150 年历史专门制作的网站,记录了公司发展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中关于提升内开内倒GEZE HUBA配件的信息非常罕见。在eBay网上有卖HUBA配件的网页,搜索即可找到,其中有人问这个配件如何使用,没有人回答。在YouTube网站可以找到维修 HUBA 操作器的视频,但没有关于整个窗户如何开启的信息。
https://de.wikipedia.org/wiki/Gretsch-Unitas#Geschichte:维基百科关于格屋公司的信息比较有限。
CH 22333 Verschlussvorrichtung an Oberlichtfenstern 1900:这是网上能够找到的 Viktor Gretsch 先生注册的最早的专利,是利用绳索操作的高窗开启器,灵感应该来自于早期英国的同类产品。盖泽公司 1901 年推出的 Augusta 高窗开启器应该就是这个专利项下的产品。
CH 44192 Vorrichtung zum Oeffen und Schliessen von Oberlichtfenstern 1908Viktor Gretsch 先生的这个专利与 1900 年的专利类似,应该是为了防止与 1900 年的专利相冲突。1912 年格屋推出 VENTUS F 高窗开启器应该是以这个专利为基础进行的设计。
DE 321325 Oberlichtoeffner nach dem Zweischnursystem 1919: Viktor Gretsch 的这个专利与前两个专利相比,结构设计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开关的机械结构已经有了后来流行的摇臂结构的雏形。但是,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这个专利的发明人是 Viktor Gretsch jr. Und
Adolf Woerner In Stuttgart。按照惯例这个 Gretsch 似乎应该是老 Gretsch 的儿子。而 1933-34 年有 5 个关于双层窗的专利与 Gretsch 有关,DE_640412 1933 是 Viktor Gretsch jr. In Stuttgart,DE_643834 1933 是 Viktor Gretsch In Stuttgart,DK_50584 1933 是 Viktor Gretsch,
Baubeschlag-Industrie GmbH, In Stuttgart Feuerbach, Tyskland, CH_173631 1934 是 Viktor Gretsch, Stuttgart-Feuerbach (Deutschland),GB_421637 1934 是 Viktor Gretsch, Baubeschlag-Industrie GmbH。那么 Viktor Gretsch 与 Viktor Gretsch jr.是不是一个人呢?
Baubeschlag-Industrie GmbH 会是格屋公司曾经的一个名字吗?格屋公司的百年纪念文章中明确写着 1933 年 Viktor Gretsch 就去世了。目前还没有找到资料说明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5-4-5 08: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秀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5-4-8 11: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告!别开枪,我就是路过来看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商贸通

GMT+8, 2025-4-20 03:39 , Processed in 0.3326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